章家敦再度发声 中国崩溃论错在哪里?
从第一次抛出“崩溃论”至今,章家敦走过了15年。15年来,章家敦兢兢业业地寻找中国崩溃的蛛丝马迹,不幸的是,他的预言被现实反复蹂躏,他也被中国网友戏称为“战忽局”资深人士。“中国崩溃”论从何而起?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连绵不绝?又是什么原因让各种中国崩溃论接连落空? ■东方财富网 2016年02月24日G20上海会议召开在即 ,借此机会,连续15年宣传“中国崩溃论”的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又发声了。只是比起往年,他在新的一年里回来得更早一些,而且这次他在为福布斯网站撰写的最新文章(2月21日)中,为“中国崩溃”加了一个新期限——半年。
此刻,用这段经典台词来描述他最适合不过了,曾经,连续15年我都在宣称“中国崩溃” ,然而我发现只是我一厢情愿,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 我会对中国说四个字: “中国崩溃”,如果非要上加上一个期限, 我认为是半年!
这位坚称“中国崩溃论”的高调人士名叫章家敦,是美籍华人律师、作家、电视评论家,康乃尔大学法律博士。曾在香港、上海的美国花旗银行及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工作,现年65岁,因为2001年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一举成名。
从第一次抛出“崩溃论”至今,章家敦走过了15年。15年来,章家敦兢兢业业地寻找中国崩溃的蛛丝马迹,不幸的是,他的预言被现实反复蹂躏,他也被中国网友戏称为“战忽局”资深人士。“中国崩溃”论从何而起?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连绵不绝?又是什么原因让各种中国崩溃论接连落空?
打开章家敦的文章,你会看到一千种“中国崩溃”的姿势。
2001年8月,章家敦在其英文专著《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中公开宣称,中国过去50年在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累积的弊病太多太深,当时的经济繁荣是“虚假的”,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强烈冲击下,中国将在短时间内“崩溃”。他甚至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而不是之后!”
此后章家敦继续声称“WTO救不了中国”,甚至绘声绘色地开始描绘“中国崩溃,第一幕”。2003年,他延后了崩溃“大限”,振振有词“中国早则5年、最迟10年必将崩溃”。
当然,3年之后,《中国即将崩溃》几乎成为笑柄,2003年4月底的一次座谈会上,当章家敦再次重申“中国崩溃论”的观点时,引来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史瓦兹、摩根士丹利亚洲荣誉董事长华沃兹、知名投资大师罗杰斯等人的围攻,华沃兹更是毫不客气地说:“你的‘中国崩溃论’,只在你的书中存在,不存在于中国的现实中。”
时光荏苒,十年飞逝,眼见着要穿帮,章家敦赶紧辩称“中国共产党将在2012年、而不是2011年垮台,我敢打赌。”到了2013年,他在《中国房价飙升,股市暴跌,企业倒闭》一文中力挽颓势,声称“2014年清算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2015年5月25日,章家敦在《福布斯》网站刊文,宣称中国应对经济下行的措施如果成功了,“最多撑一年”,“如果失败了,那么几乎所有的经济灾难都会降临,或许到今年第四季度之前就会发生”。
“崩溃论”缝缝补补到了今天,中国经济依旧坚挺,章家敦不得不捧出了2016版“中国崩溃论”。他认为,2月26、27日即将召开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将成为中国拯救人民币的最后机会。如若把握不住,中国面临的将是“货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
章家敦屡赌屡输,自毁声誉,令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沈丁立发文称, 章家敦屡测屡败而又屡败屡测,究其原因,在于他不是偷换概念就是思辨混乱。中国发展有着自身逻辑,就是中国人民要过好日子,这与外国人民因此不能过上好日子没有必然联系。国际关系存在大量零和游戏,但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合作共赢。中国发展了,他国固然有竞争压力,但中国通过合作得到发展,他国在与中国合作的同时必然也会获益,否则就不存在合作的基础。这种合作源于中国有需求,也因为中国为此设计了互利共赢方案。正因如此,只要中国发展走缓,他国也将受到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希望合作伙伴失败而自己成功的意图都只能是痴心妄想。
沈丁立认为,虽然中国经济走慢,但比起美国还快得多。把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概念转换为中国经济行将崩溃,当中缺乏过渡,这就是章家敦预测一再成为悲剧的原因。要是由于一国经济发展碰到一些问题就可妄断其经济将崩溃,那么美国等许多国家早就土崩瓦解了。美国一会发生次贷危机,一会又来财政悬崖,但它不是推迟危机就是化险为夷。因此,谁要是一厢情愿地预测美国明年经济崩溃,很快就被事实狠狠教育一番。
沈丁立指出,章家敦一而再、再而三将任性臆断代替科学预测,将个人期待当作人类必然,这已使其作为一个律师信誉全无。出于意识形态的偏激,章家敦忽视了中国经济为什么不会崩溃的种种因素。他虽提出中国要想规避风险必须进行改革,却对中国正在快速深化的改革置若罔闻。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体制创新、结构转型的深层改革,章家敦再次自毁声誉而被新的事实所教育只需短短一年时间。
其实,关于中国崩溃论,章家敦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从1978年就开始有各种版本了,比如说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对农产品提价补偿农民,安置就业,提工资,基建投资加快,导致财政支出增加;1984年,中国基建又一次加快,信贷失控,1987年价格闯关失败,改革停滞;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国政府财政赤字恶化,国企亏损,银行坏账……每一次的中国经济崩溃论,都恰与中国经济下行周期相重合,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最为困难、改革最为艰巨的时候,唱衰中国的论调也抬得越高。
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几年,日本也有许多人预测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因为中国经济是一种政府管理的经济,容易导致资本错配并依赖浪费性的投资。同时,分配不公以及环境污染导致民众不满增加……他们的逻辑是,中国经济一定会被自身的矛盾压垮。
从表面看来,所有关于中国即将崩溃的论据都存在,但其结论——内在压力将导致社会混乱并使经济崩溃——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西方媒体通常低估中共的改革决心以及中国政府对于整个国家层面的掌控度,往往依照自己国家的经验来判定。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二十世纪90年代的国企下岗事件,也就是章家敦当年的中国崩溃论的起点。因为如果这么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发生在美国,将是一个不可收拾的问题,否则也不会出现工业城市底特律的破产。但是和美国政府不同,中国政府如果决定推行一项行政命令,那一定会很有效率的全国动员。从经营方式变革、公司制改造到产权制度改革,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放权让利,到企业产权、职工身份转变,虽然艰难,但是中国的国企改革终究是一步步走向深入。
中国央行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2.51万亿元,环比大增1.3万亿元,全面超过市场预期,创下历史纪录,显示出信贷加速投放,企业贷款明显增加,实体经济资金面将持续宽松的趋势。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认为:“虽然贷款跃升在一定程度上是季节性因素促成的,但从贷款构成可明显看出,中国政府对国内金融业仍保持强大影响力,正在寻求刺激实体经济的活动。”
中国政府的“工具箱”足够丰富,可以应对转型过程中各种风险和扰动,成为中国经济韧性和活力的一大来源。这一点正得到越来越多海外经济学家的认可。
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说,对中国经济无须恐慌,“决策层本可以做得更多,但他们保留了‘很多弹药’,这点很重要。他们希望留下弹药,以防止受到极端尾部风险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