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今年以来,大盘一路向下。然而热点行业、板块仍层出不穷。作为券商,月度超配行业却有着不少的收益。数据显示,前三季度34家券商月度超配行业平均总超额收益为2.25%,即跑赢大盘2个百分点。本期《财富观察》邀请到了国金证券执行总监冯宇一起探讨当前宏观、资本市场焦点话题。 [查看完整实录] [我要评论]

本期嘉宾简介

冯宇,国金证券策略资深分析师、执行总监。

观 点 更多>>

由于我们已看好目前经济的温复苏,所以我更愿意去推荐一些周期类的行业,比如水泥、工程机械、重卡、煤炭这样的行业,也包括保险、券商和房地产这样的行业。[详细]

我觉得会否再度破2000点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沪市是否会再破2000点很难说。但是,破不破2000点对于投资者而言没有任何的意义,还是要立足于对未来走势的判断。[详细]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我比较倾向的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很难再有所调整。现在的经济状况与之前已有所不同,现在最新的货币政策中已经提到经济已出现稳定的态势。[详细]

相对而言,我比较倾向于经济实际上的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我认为经济短周期的波动可能是在今年八、九月份已见底部,经济将往一个弱势复苏的方向前进。[详细]

问 答 更多>>
中国经济已起暖回升,您怎样看这样的观点?

相对而言,我比较倾向于经济实际上的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我们不仅看到PMI数据三个月的回升,我们自己跟踪到的一些数据都从9月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好转。我认为经济短周期的波动可能是在今年八、九月份已见底部。

四季度,我国的货币政策还会有相关的调整吗?

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化,我比较倾向的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很难再有所调整。当然,货币政策目前也不会出现一个反向的操作,因为经济并没有呈现出过热的状态。所以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货币政策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您如何看待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

就目前的经济状况,我认为未来半年左右的时间,经济会呈现出短期温复苏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经济在向好,所以说股市在未来半年时间内是有投资价值。至于中长期,不能确定股市有没有价值。

若国际板上市,对A股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际板上市,市场一定会在两种力量间最终达到一个均衡,也就是同一家公司在国际板上市的股票和其他市场上市的股票应该是同一个水平,所以说国际板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冲击。

转融通业务推出,有人认为做空时代来临,您怎么看?

转融通和股指期货等各种新业务的推出,使得以前不存在的投资思路在市场上出现了,但它不会对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所有成熟的股票市场都有转融通,那么其他市场出现了只涨不跌或者只跌不涨的现象吗,我们并没有看到。

四季度到明年初投资者应该如何在股市操作?

可以把市场上的投资者分为两类,第一类投资者愿意尝试高风险和高收益,性格比较激进,我们建议这样的投资者提高仓位。 市场上的第二类投资者他不相信逻辑,只相信事实,建议这样的投资者不要急,等经济回暖再出手。

本期全文 更多>>
1
冯宇:经济正处于弱势复苏中

        东方财富网: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其中,三季度增长7.4%,增速较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时隔两个月重回50%荣枯分界线上方。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起暖回升,您怎样看这样的观点?

        冯宇:就目前市场对PMI回升有很多争议,有观点认为目前的回升弱于历史规律,复苏较为缓慢;也有观点认为复苏只是因为经济旺季的影响,就像今年三、四月份正常的波动,后期还会继续下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正值特殊时期,一些数据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响应,而真实的经济情况并没有出现复苏的迹象。

        相对而言,我比较倾向于经济实际上的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我们不仅看到PMI数据三个月的回升,我们自己跟踪到的一些数据,比如水泥的价格、产量,钢铁价格、产量,都从9月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好转。此外,很多信贷方面的数据,在结构上也都出现了改善。由此我认为经济短周期的波动可能是在今年八、九月份已见底部,经济将往一个弱势复苏的方向前进。

        而对于经济的预期,我认为还应分短期和长期趋势来看。短期看,所有经济的波动都有起落,现在已经能够看到这波短期的力量,而后面主要是来自于基建投资的改善和房地产投资的回升。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对中国的出口也有一定程度的拉动。因此,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我对经济比较乐观,看到了所谓的经济底部,后市会出现短期向上波动的形态,是温和的复苏。

        但从长期来看,决定长期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现在都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所以我认为长期经济还处于向下的轨道当中。

2
冯宇:货币政策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现状

        东方财富网:自今年2月18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后,5月18日起再次下调0.5个百分点,今年我国已对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了两次。此外,央行今年6月8日与7月6日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而近期央行频繁逆回购,使得货币政策调整充满变数。您怎么看目前的货币政策?四季度,我国的货币政策还会有相关的调整吗?

        冯宇: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化,我比较倾向的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很难再有所调整。现在的经济状况与之前已有所不同,之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始终强调是在防范经济下行的风险,而现在最新的货币政策中已经提到经济已出现稳定的态势。既然稳定,就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应该再进行比较明显的刺激。

        当然,货币政策目前也不会出现一个反向的操作,因为经济并没有呈现出过热的状态。所以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大概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中,货币政策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不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动作。

3
冯宇:仅看市盈率水平是错误的投资理念

        东方财富网:有观点认为,中国股市十年来指数回归原点,而巨量IPO仍不断涌现,许多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已失去信心。您如何看待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

        冯宇:很多人都会谈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但是他们评判的标准却过于的单一。投资者认为有投资价值的唯一的标准就是股价是否足够的便宜,也就是指市盈率水平是不是足够的低,但是在我来看这实际是一个错误的投资理念。

        这就好比你在买东西,一个东西足够便宜你就会买了吗?不是的,一定是因为它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你才会愿意为它支付一定的价值。所以,抛开盈利和景气的变化去单纯地讨论估值,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大家说中国股市有没有投资的价值,如果说我们经济能够看到回升的迹象,从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能够向好,我觉得在这个时候股市才有投资价值。相反,如果你看到的经济状况是在不断的恶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不断放缓,此时再便宜的股票也没有投资价值。

        就目前的经济状况,我认为未来半年左右的时间,经济会呈现出短期温复苏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经济在向好,所以说股市在未来半年时间内是有投资价值。至于中长期,现在还没有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迹象,所以长期来看我不能确定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

4
冯宇:2000点对投资者而言毫无意义

        东方财富网:九月沪市指数跌破2000大关,使得市场气氛雪上加霜。然而有观点认为,沪市破2000点将出现市场的反弹。那么您认为,沪市有没有可能再次跌破2000点的可能吗?

        冯宇: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沪市是否会再破2000点很难说。但是,破不破2000点对于投资者而言没有任何的意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股市最低点是1999点,比如说现在沪指一路下行跌到了1950点,但是从1950点迅速涨到了2200点,2000点时破了,但此时投资者是要买还是卖呢?要卖肯定不对。如果呈现出另一种状况,沪指没有跌破低点1999点,而就在2000点左右徘徊,你认为此时如何操作?

        破不破某一个具体的点位在我看来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立足于对未来走势的判断,单纯判断一个点我认为没有实际的意义。

5
冯宇: 未来半年可以投资股票

        东方财富网:您认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的时间段中,沪指将在怎样的区间内运行?

        冯宇:股市在未来半年的时间中,相对来说我是比较看好的。经济状况将会呈现出温复苏的态势,复苏的动力来自于投资的跟进与出口的好转,股市相对会有一个盈利能力的回升。

        但是中长期由于还没有找到真正能够改变核心增长的力量,所以对中长期的走势我有些担忧。但是短期的未来半年,我觉得相对而言应该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时点。

6
冯宇:周期类行业值得投资者关注

        东方财富网:而就目前的行情与今后的走势看,您认为目前市场有什么好的机会吗?投资应该关注哪些板块?

        冯宇:由于我们已看好目前经济的温复苏,所以我更愿意去推荐一些周期类的行业,比如水泥、工程机械、重卡、煤炭这样的行业,也包括保险、券商和房地产这样的行业。

        在经济上行的周期中,这些周期类行业的盈利能力会出现明显的改善,因此这些行业的业绩也会呈现比较明显的复苏,值得投资者投资。

        然而,中国大部分的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我们说供给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股市的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中短期的波动,而中短期的波动是由需求来决定的。只要能够在中短期内看到引起需求的向好的变化,我觉得这样的板块就值得推荐。当然由于供给长期存在问题,所以说水泥这类板块长期来看没有投资价值。

        如果说长期投资,应该是不存在供给瓶颈、需求稳定、盈利增长平稳的行业。而这类行业在过去的历史经验反复验证,如医药、家电等板块。

7
冯宇:对于积极型投资者建议提高仓位

        东方财富网:您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初有什么好的操作策略,投资者应该如何在股市操作。

        冯宇:对于投资策略我们这样建议,目前对于经济短期是否见底仍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基于一个逻辑的推断,可以把市场上的投资者分为两类,第一类投资者愿意相信逻辑,愿意尝试高风险和高收益,性格比较激进,我们建议这样的投资者提高仓位,同时在配置上偏向周期类的行业。

        市场上的第二类投资者他不相信逻辑,只相信事实,这类投资者追求投资的安全性和确定性,我们建议这样的投资者不需要着急,等到经济真有明显回暖迹象出现后再出手。也就是说当自己真正确定经济已经开始复苏的时候,再去投资周期类的行业,当然这可能还需要等待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得以确定。

8
冯宇:转融通业务对市场的影响并非利空

        东方财富网:证监会在8月中旬公布了《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同时表示将适时推出转融通,这意味着转融通业务推出的临近。由于转融通业务能够将分散在市场中的资金和证券分发到需要的投资者手中,转融通开启后,个股做空的时代有望真正来临。而在A股市场信心极度脆弱的背景下,转融通业务的推出不免让股民认为,这将是做空A股时代的全面来临。转融通业务的推出,有观点认为,做空A股时代全面来临,您怎样看这样的观点?

        冯宇:各种创新业务的推出都是丰富了市场投资的手段,其对股市的影响我觉得是中性的。我记得非常清晰,每项业务推出之前,市场上都会存在这样的争论,在当时推出股指期货的时候,市场上就说A股市场进入做空时代,以后的股市将只跌不涨,但事实是这样吗,不是。而后推出中小板和创业板,有人说推出了新的市场,意味着大量的资金会因此分流,主板市场再也没有机会了。现在看,主板市场公司股价下跌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创业板和中小板推出所导致的结果吗?肯定也不是,这只是因为上市公司自身盈利能力下滑导致的结果。

        因此,转融通和股指期货等各种新业务的推出,使得以前不存在的投资思路在市场上出现了,但它不会对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举一个例子,转融通和股指期货只有A股市场才有吗?不是,所有成熟的股票市场都有,那么其他市场出现了只涨不跌或者只跌不涨的现象吗,我们并没有看到。

9
冯宇:若国际板上市对A股市场仅是短期的冲击

        东方财富网:国际板问题已经研究和探索了很长时间,也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但是国际板涉及到很多问题,包括交易、法律、会计、监管等,需要妥善安排和解决。近期,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近期无推出国际板计划。对于国际板的推出,您有何看法。若国际板上市,对A股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冯宇:这个问题与中小板和创业板一样,影响仅是对市场短期的冲击而已。

        目前国内投资者有各种渠道投资国外的公司,一定要投资国际板吗?其次能否确定在国际板上市的股票就一定都是好公司,就犹如当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怎么知道都是好公司呢。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认为上国际板的公司全部都是好公司,大家都去买国际板的股票,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国际板的估值会高得非常的不合理。倘若如此,同一家公司在A股的国际板上市,和在港股和美股上市,它的估值差很多,投资者就应该卖空国际板的股票,这时候又导致了估值回归。

        由此看,国际板上市,市场一定会在两种力量间最终达到一个均衡,也就是同一家公司在国际板上市的股票和其他市场上市的股票应该是同一个水平,所以说国际板上市不会对A股市场产生非常明显的冲击。

结 语  

股市在未来半年的时间中,相对来说我是比较看好的。但是中长期由于还没有找到真正能够改变核心增长的力量,所以对中长期的走势我有些担忧。但是短期的未来半年,我觉得相对而言应该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时点。    ——冯宇

往期回顾 更多>>
第21期:凌鹏

(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现在经济底部争议很大,经济起暖回升说法有待确认。目前A股并不是牛市,沪指再破2000点概率较大,结构性机会以后长期存在。[详细]

第19期:陈宪

(上海交大经济学院执行院长)

通过新股发行的改革,新股发行不再审核,或许倒逼体制改革、环境改善,也不乏是一种思路。总之,股市的治本,不仅在自身。[详细]

第20期:曹远征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当劳动力成本上升之时,传统的估值模型将不再适用,此时需要转向,去依赖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时候就分化,这就是股市风险。[详细]

第18期:李慧勇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货币政策的调整第一是要降准,避免货币政策、基础货币的内在收缩。虽然降准表现并不痛快,但是年内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详细]

财迷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MSN
豆瓣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