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荡整固、聚精会神迎“两会” 下周结束调整的概率很大,一旦权重股回撤完毕,市场或将迎来个股全面开花的局面。 [详细]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不同于往年,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除了今年的工作安排外,政府工作报告用了相当篇幅介绍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详细]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详细]
政府工作报告说,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详细]
政府工作报告说,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详细]
政府工作报告说,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详细]
政府工作报告说,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详细]
政府工作报告说,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详细]
去年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实现了经济全年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长,都好于预期。
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
今年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
今年新增城镇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希望在实际执行中更高一点。
中国老龄人口已有两亿六千万,老龄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
去年宏观调控积累的经验可以继续用,中央政府减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
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今年也没有必要“急转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
今年将扩大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
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
希望香港各界能够携起手来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恢复性增长,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会继续全力给予支持。
中美两国有着共同利益,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领域,在去年多重冲击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贸易仍然达到了4.1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规模。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共同点上,去扩大共同利益。
今年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盘子不小,所以要更多向量大面广的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
绝不能因为孩子家境、区域不同,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当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会继续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继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